发布时间:2025-02-22 10:33:08    次浏览
麝香是“堕胎神器”吗一提麝香,大家马上想到一部电视剧,叫作《甄嬛传》。因为,在《甄嬛传》中,不时出现麝香这个东西。看起来,麝香是一种非常神秘的药物。什么是麝香呢?麝香麝香,又叫遗香、脐香、心结香、当门子等,是雄麝的肚脐和生殖器之间腺囊的分泌物,干燥后呈颗粒状或块状,有特殊的香气,有苦味,可以制成香料,也可以入药。麝香的药理作用一为开窍醒神,可预防和治疗中寒、中暑、中风、中湿等病;二为舒筋活络,接骨镇痛的功效。这种名贵的药材,在清宫中一定会大量使用,所以,太医院御医配制的方剂中就有苏合香丸、御制平安丹、十香返魂丹等,这些方剂中都含有麝香的成分。但是,麝香还有两个副作用,一个是助情,因为麝香的气味奇香,能够使人迷离。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,比如,北魏孝文帝和女子冯妙莲就有使用麝香的故事。冯妙莲为了诱惑孝文帝,便把麝香制成小颗粒,藏入肚脐之中,皇帝看不到,却因为麝香的奇香而钟情于冯妙莲。另外一个作用是堕胎,因为麝香有开窍的功用,有极强的通闭作用。所以,明朝后宫之中,便有心狠手辣的女人用麝香害人。比如,明朝第八位皇帝朱见深,也就是宪宗,与一个比他大18 岁的乳母万氏产生了奇怪的感情。万氏为了控制宪宗,便想给他生个儿子,可事与愿违,她始终未能如愿。可别的女人纷纷为宪宗怀孕,万氏恼羞成怒,便使用麝香害人,一个个被她强 迫吃下麝香,孩子便堕掉了。清代后宫的实际情况但是,这种能使人堕胎的麝香,在清代宫廷中,不会像电视剧那样被那些后宫的小主们轻易取得,而且制成各种药剂,成为导致后妃堕胎的凶手。也不会被皇帝和后妃们用来催情,互相勾引的春药。麝香更多的用途,还是被宫廷大量使用,如:玉池散、祛风润面散、沉香散等等。不仅如此,清朝宫廷对药品的管理极为严格,谁想用药,都要经过严格的手续。 比如,雍正帝对太医院的药剂管理就非常用心。在雍正七年,他曾下过十分严厉的谕旨:“尔等严谕御药房首领知悉:药物关系重大,嗣后凡与妃、嫔等送药,银瓶上必须牌子标记。至所用汤头,亦须开清,交予本宫首领太监,即将名字记明,庶不至于舛错。”(《国朝宫史》上,训谕)首领们 拿药的时候,首先用的是防毒的银瓶,要在瓶子上记名字,要经过首领太监把关,再有两名以上御医、总管太监、御前太监、宫女等多人见证;同时,要备两份药剂,一旦出事,便于验证。这样严格的手续,怎么可能弄错呢?雍正帝最精细了,他深知宫廷险恶,也了解太医院用药的神秘,他惧怕出事,所以,特别作此规定,可谓防患于未然。 扎满银针的小人诅咒对手巫术巫术,也叫“厌胜之术”,是古代用法术诅咒或祈祷以达到制胜所厌恶的人、物或魔怪的目的。这种巫术,在宫廷之中曾被使用。历史上就有这样的例子。比如唐高宗时期,王皇后因武曌(即武则天)之女暴卒一事被高宗怪罪,后因证据不足作罢,可王皇后紧张不安,于是与萧淑妃串谋道士,施厌胜之术想置武曌于死地,事后被高宗得知大怒,被打入冷宫。后来,唐高 宗又颁下诏书,将王皇后和萧淑妃废为庶人,并加以囚禁,她们的父母、兄弟等也被削爵免官,流放岭南。高宗何以动这么大的怒气呢?原来,那个时代,人们相信巫术的力量,相信巫术真的会害死人。所以,人们看电视剧《甄嬛传》中,就有巫术的镜头出现了。由于华妃作恶多端,结怨多人,华妃便很自然成为众矢之的。有人甚至用宫中最恶毒的巫术诅咒她。如在第21 集中,安陵容用身上扎满银针的小人作为打击目标,诅咒华妃。巫术是精神胜利法由上可以看出,凡是使用巫术的人,都是弱势群体,是一种精神胜利法。而那些得势的强者,从来不用这个自欺欺人的做法。在清宫档案中,也有两次使用巫术的事件:第一次是褚英使用巫术。褚英是努尔哈赤的长子,他作战勇敢,战功卓著,努尔哈赤封他为广略贝勒,并授权褚英处理部分军政事务,这年他才29 岁。褚英也因此遭到“四大贝勒”代善、阿敏、莽古尔泰、皇太极以及“开国五大臣”额亦都、费英东、何和礼、安费扬古和扈尔汉等的嫉妒。这些人不断向努尔哈赤进谗言,最终遭到努尔哈赤的惩治。褚英不思改过,并在努尔哈赤带领众皇子、大臣出征之际,对天焚表诅咒出征的父汗、四兄弟、五大臣,说:“吾兵出征,愿其败于乌拉,战败之时,吾不许父汗及诸弟入城。”(《清太祖实录》)后来这件事被揭发出来,褚英获“咀呪”之罪,被圈禁在高墙之中,两年后,努尔哈赤杀了他。第二次是允禔用巫术镇魇胤礽。允禔是康熙帝长子,他与一个会巫术的蒙古喇嘛巴汉格隆有来往。由于他觊觎皇位,便千方百计整治皇太子。他想了个办法,利用喇嘛以巫术镇魇皇太子,就是喇嘛念咒语,诅咒太子,致使皇太子神智迷离,犯下种种错误。当然,这件事不会这么简单,一定另有隐情。但这件事被康熙帝的皇三子允祉揭发,康熙皇帝极为气愤,宣示允禔为“乱臣贼子”,下令夺郡王爵,严加看守,在府第高墙内幽禁起来。他被囚禁在高墙内达26 个春秋,直至雍正十二年十一月初一日被幽死,终年63 岁。清宫档案中,仅有这两次使用巫术的记载。 “一丈红”不是想用就能用的《甄嬛传》中华妃对夏冬青所用“一丈红”,大家感到很新奇,那什么叫“一丈红”呢?其实,就是一种残酷的刑具,这是一种十分严厉的刑罚。《甄嬛传》里面反复提到“一丈红”,清代后宫里,等级高的妃子真的可以对低级的妃子用刑吗?什么是廷杖呢? 廷杖廷杖,是在朝廷上行杖打人,是对朝中的官吏实行的一种惩罚,最早始于东汉明帝。《后汉书》记载:“明帝时,政事严峻,故卿皆鞭杖。”廷杖一般是由栗木制成,击人的一端削成槌状,且包有铁皮,铁皮上还有倒钩,一棒击下去,行刑人再顺势一扯,尖利的倒钩就会把受刑人身上连皮带肉撕下一大块来,这是早期的廷杖。到清朝时,已经没有这么厉害的工具了。廷杖使用最多的是明代,成为一种制度,开始于明太祖朱元璋,打死开国元勋朱亮祖。到明世宗嘉靖年间,嘉靖皇帝为了追封自己的生父兴献王为皇帝,竟然不惜与群臣反目。自己的父亲,本是一个王爷,嘉靖帝非要追尊为皇帝,大臣们能干吗?于是,朝臣二百余人跪于左顺门前力争,激怒了嘉靖帝,一百余人遭到杖打,当场廷杖而死者就达到16 人,左顺门外血流成河。这次恶性事件,历史上称之为“大礼仪之争”。清朝三次“一丈红”记录在清朝的宫廷史中,那些主子们真的会使用这种残酷的“一丈红”来惩罚那些犯错之人吗?经查阅大量史料,绝少看到廷杖的刑罚,最明显的只有三次记录:一次是乾隆帝惇妃打死宫女。惇妃这个人脾气大,乾隆四十三年,惇妃不知什么原因,竟然杖打了身边的这个宫女,最终将这个宫女打死。这件事情被报给乾隆帝,乾隆帝非常恼怒,他马上做了指示,说即使是我,对犯错误的小太监也不敢把他打死:“不过予以薄惩,杖责二十,至多不过四十。”(《清高宗实录》)何况是对待那些宫女呢?乾隆帝为此重惩了惇妃,先是降格为惇嫔,接着罚款,要惇妃负责死者的丧葬费和家属的生活费,并对她身边的太监宫女进行了严惩。乾隆帝这么处理,还算是客气的了,主要有两点原因,一是惇妃年轻,比乾隆帝小36 岁,乾隆帝比较喜欢这个妃子;另外,最主要的是惇妃生了乾隆帝最小的女儿十公主,是乾隆帝的掌上明珠,乾隆帝曾说过这样的话,如果你是男孩的话,我会把皇位传给你。可见,乾隆帝对惇妃是法外施恩的。但即使如此,也还是给予了惩处,足见清朝皇帝对后妃滥用廷杖之刑是多么厌恶。另外一次,是咸丰年间,咸丰帝的玫贵人非常放肆地使用了廷杖,凌虐一名宫女。这件事被报到咸丰帝那里,他非常气愤,叫来玫贵人训斥道:“当年乾隆爷在世的时候,他的惇妃非常得宠,生育了优秀的十公主,还因为打死宫女而遭到重处,何况是你呢?”咸丰帝下令,将玫贵人降为玫常在,再降为宫女。还有一次是珍妃被“褫衣廷杖”(胡思敬《国闻备乘》里面有记录)。光绪二十年十月二十八日,因为珍妃恃宠而骄,卖官鬻爵,证据确凿。比如鲁伯阳以4 万两白银买到上海道,河南巡抚裕长向珍妃行贿等等,这些非法收入,珍妃都一一记录,结果账本被慈禧搜出。更为重要的不是这些,是光绪帝过于宠爱珍妃,导致身为皇后的慈禧的侄女隆裕的不满。于是,隆裕跑到姑姑慈禧那里告状。慈禧恼羞成怒,决定重重惩罚这个不听话的珍妃。慈禧对珍妃褫衣廷杖,意思为脱去衣服直接对肉体暴打。可怜珍妃,一个弱女子,被打得皮开肉绽,奄奄一息。太医把脉的时候,几乎没有了呼吸。这还不算,慈禧又下了一道严厉的谕旨,将珍妃降为贵人。清朝宫廷使用廷杖的记录,大致就这么三次。其他的像廷杖太监、不法大臣等,也可能会有。但是,对于华妃这样的主位,对同是雍正帝嫔御的夏冬青施以“一丈红”,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;另外,华妃也不会敢于如此大胆。本文选自《清宫那些事儿》编辑/陈品实习编辑/张明明想看更多精彩内容,请关注微信公众号“悦读墅”(Joy-Reading-Room)长按下方二维码便可立即加入悦读墅微信交流群,更有赠书活动等你参加